• 1
  • 2
  • 3

胡芦巴温肾助阳温暖人间,降糖降脂造福百姓

2025-04-17 00:00

作者:梁华

梁华(自由撰稿人)

4月12日,梅全喜教授分享了《本草纲目》故事:胡芦巴温肾助阳的故事。李时珍认为:胡芦巴是作用于右肾及命门的中药,适用于先天阳气不足、寒气潜藏体内无法回归根本的病症‌。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提到:有患者视力模糊,持续食用胡芦巴(又称苦豆)近一年后,眼中出现虫爬般的微痛感,随后视力逐渐恢复‌。李时珍指出,这种疗效源于葫芦巴增强命门火力的特性,即通过补益阳气本源来驱散阴寒病邪。

胡芦巴在医药领域的独特作用

在医药领域,胡芦巴种子提取物中的水溶性纤维、多糖、生物碱及黄酮等可降低血糖,每日5-50克剂量可辅助糖尿病管理,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核心原料‌。临床研究表明,600毫克提取物可提升男性睾酮水平,改善性功能‌。黄酮类成分缓解炎症,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每日10-20克可改善便秘‌。胡芦巴是一种天然香草,花是白色的,绿色的叶子展示着蓬勃的生机,它种子的油有催乳作用。

胡芦巴的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薯蓣皂苷等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吸收、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浆TC,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研究表明,胡芦巴多糖具有良好的抗关节炎作用,可作为治疗关节炎的药物,胡芦巴还有抗氧化、抗癌活性、抑菌活性等作用。

胡芦巴温经散寒有奇效

胡芦巴苦,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助阳,祛寒逐湿,温经止痛之功,为温肾阳,暖下元,逐寒湿,止冷痛的良药,故可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胡芦巴可以搭配附子来散寒止痛,适用于肾脏虚冷,胁胀腹痛等;搭配香附增强散寒理气,调经止痛;搭配干姜缓解中焦虚寒所致腹痛腹泻;搭配吴茱萸暖下元,散寒湿,化解寒湿凝聚下焦所致寒疝腹痛。胡芦巴配木瓜舒筋活络,去脚气,腿膝冷痛,胫肿无力等。胡芦巴配巴戟天、补骨脂等适用于肾阳不足患者。吴茱萸加热外敷非常适合手术后寒湿交加,又不能进食,腹痛难忍的患者,特别是阑尾手术后拿来压肚子,可以让患者加快放气的速度,临床证实有效。

胡芦巴在糖尿病营养干预方面有突出应用价值

在治未病领域,研究发现胡芦巴碱通过修复受损胰岛、增加胰岛素含量、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等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胡芦巴多糖则通过‌糖代谢调节、‌胰岛素信号调控‌发挥拟胰岛素样作用,和‌胰腺功能调节,‌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原的生物合成及成熟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降血糖作用。此外,其黄酮类化合物、 4-HIL、籽油及其皂苷类等成分也可通过多种途径来防治糖尿病。

胡芦巴国内主产区为河南、安徽,适应性强。如果在田间地头种上一些胡芦巴,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把叶子磨成粉,抹在面包上,加强食物的滋味。把茎叶经晒干磨粉,当优质饲料添加剂,富含氨基酸及抗氧化物质,提升畜禽免疫力‌。

欧美研究发现,尽管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居民摄入牛肉和脂肪的量并不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他们长期食用胡芦巴类蔬菜,从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胡芦巴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种子含17%-21%优质蛋白,可提供全部必需氨基酸;脂肪组分以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兼具ω-3与ω-9脂肪酸的代谢调节潜力,含高膳食纤维与水溶性半乳甘露聚糖,可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及糖脂代谢。其活性成分薯蓣皂苷元、黄酮类、胡芦巴碱、胡芦巴多糖等,使其在糖尿病营养干预,肠道健康管理,散寒祛湿,温阳散寒等方面,具有突出应用价值。

文章中介绍,适合食疗的有胡芦巴羊肉汤、暖肾茶、胡芦巴煎鸡蛋、胡芦巴炖乳鸽、胡芦巴米粥等,健脾补肾,提高肌体免疫力。在《本草纲目》药物故事:胡芦巴温肾助阳中有详细的食疗方,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滋味也很好。假设在国外开一家餐厅,完全可以起个“胡芦巴”的店名当招牌菜。

需要注意的部分

胡芦巴的种子、叶片及全株均具有多维度利用价值。胡芦巴又称香豆子,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文中谈到民间有很多偏方,可以借鉴。

但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或有湿热者慎服;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慎用;贫血、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这些患者要谨慎服用葫芦巴。

胡芦巴

文中还谈到胡芦巴和莱菔子的区别,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形状相似,性味和功效不同,是药剂师特别要注意的。

莱菔子

胡芦巴的来源和产地

“胡”字原本是北亚民族语言中“人”的意思,后来成为汉人对戈壁以北和西方外族或外国人的称呼。带“胡”的外来物品大多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故称“胡芦巴”才能真实体现其历史,最终以胡芦巴为正名被载入《中国药典》。此外,胡芦巴还有诸多别名,如苦豆、香豆子等。《尔雅》亦作芦萉,音转则为芦巴。番地称胡,乃称胡芦巴。

胡芦巴始载于宋《嘉祐本草》,《饮膳正要》“味苦,温,无毒。主元藏虚冷,腹胁胀满,治膀胱疾”将其列为调味料,反映元代已用于食疗。《本草通玄》记载“导火归经,与肉桂同功”。

胡芦巴原产于北非,后传入地中海沿岸一带,其药用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是已知最古老的药用和烹饪香料之一。它小椭圆形的叶片和斜方形的种子都有强烈的香气。我国民间有种植胡芦巴的习惯,尤其是在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民间习惯把胡芦巴籽磨成粉当作香料。

参考资料

1、《本草纲目》故事:葫芦巴温肾助阳,梅全喜团队,PSM药盾公益,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黄新建,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梁奇 梅全喜

搜索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J8f3GCenLdH8sPlMaFDHfg

扫一扫,关注我们